很多人都會感慨,年齡與朋友的數量好像呈現反比。人愈大,朋友愈少,感情更愈來愈淡薄。正如陳奕迅《最佳損友》提到「確實也沒有一直躲避的藉口非甚麼大仇,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?」難道每個人都註定成為「孤獨行星」?
中年人的人際交往更重質不重量
中年時代與少年時代的人際交往,本質上已有很大的分別。少年時代的人際交往通常以同儕為主,對於廣泛的社交網絡和新鮮的社交體驗較為渴求,也較容易受到同儕壓力和影響。中年時代的人際交往則更注重親密和深度,對於有質感和持久的關係較為重視,也較能抵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。這是因為中年人通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,並有了較多的生活經驗和智慧,因此不再需要從大量的社交中尋求認同和滿足,而是從親密的關係中得到支持和幸福。
中年人的人際交往更多元和彈性
少年時代的人際交往通常以同齡或相近的人為對象,對於不同的年齡、背景、觀點或文化較缺乏理解和接納,也較難跨愈這些差異建立關係。中年時代的人際交往則更能涵容和欣賞多樣性,對於不同的人有更多的好奇和學習,也能適應不同的情境和角色建立關係。這是因為中年人通常已經接觸了更廣泛和複雜的社會環境,並有了較多的溝通技巧和策略,因此能夠在不同的層面和領域與不同的人互動和合作。
中年人的人際交往更需要自我保健和修復
少年時代的人際交往通常充滿活力和衝勁,對於衝突和困難較能迅速恢復和克服,也較少考慮長遠的後果和影響。中年時代的人際交往則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平衡,對於衝突和困難較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和解決,也較多考慮長遠的後果和影響。這是因為中年人通常已經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和責任,並面臨了更多的變化和挑戰,因此需要更多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照顧,以及更多的支持和幫助。
朋友貴精不貴多,人生得一知己已死而無撼。
不要只顧在同溫層圍爐取暖 同溫層是一個網路用語,指的是一個人所能接觸到的社交圈,在某些特定主題上,有共同或類似的信念、立場和主張時,會讓人以為多數人都跟自己有相同的想法,因而容易誤判情勢。這個現象在社群網路發達的今天尤為明顯,因為社群網站通常會根據個人化演算法,推薦與自己相似或喜歡的資訊內容,形成一種過濾泡泡(filter bubbles)。香港近年社會的嚴重分化,明顯地就是被「同溫層效應」所影響。要跳脫同溫層,就要嘗試接觸不同的資訊來源和觀點,並保持開放和尊重的態度。 |